●黃維義表示,當年親睹內地因為燃煤造成空氣污染、塵霧漫天,到近年親睹內地重見蔚藍天空,綠色能源技術領先全球。 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煤氣公司常務董事黃維義(左二)於蘇州進行安全巡查。 受訪者供圖

黃維義:抓緊內地開放市場機遇 堅守安全第一營運思維

國家要富強,能源是基礎。憑著中國人的堅毅和探索精神,內地已是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市場,也是全球最大清潔能源設備的製造國。見證國家能源供應蛻變,少不了香港人的身影,中華煤氣常務董事黃維義是當中一員。他從當初操著「很普通」的普通話「南征北戰」,親睹內地因為燃煤造成空氣污染、塵霧漫天,到近年親睹內地重見蔚藍天空,綠色能源技術領先全球。該公司亦在這個進程中貢獻香港力量,引入安全供氣標準,客戶數量亦由30年前僅3,000戶,增長至4,200萬戶。抓緊內地開放市場的機遇,加上港人堅守安全第一的營運思維,終在內地開花結果。 ●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禮願

香港企業北上進軍內地,一般人只聯想到製造業,但關係到國家富強的高端能源產業,也有香港企業的參與。擁有百年歷史的中華煤氣1994年衝出香港,首先落戶廣州番禺和中山,成立港華公司建設管道,供應代天然氣。

黃維義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回憶,初次踏足內地做「開荒牛」時,對普通話一曉不通,為學好普通話,他急聘老師「惡補」6堂課,略懂一點拼音後,便每晚堅持收看中央電視臺的新聞報道,購買多本字典放在公司、家中及公事包內,隨時隨地鑽研拼音。

他形容當時的內地仍相當落後,平價的煤炭一直是內地主要的能源,卻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他曾到訪素有「陶都」之稱的江蘇省宜興市,當地灰濛濛的天空給他留下最深刻的初次印象,起初他還以為當地常年陰天,後來才發現燃煤燒製陶器令當地長期受霧霾困擾。

宜興市逐步再現蔚藍天空

隨著國家確立環保政策理念,大力發展天然氣、修建西氣東輸管道,致力發展綠色能源技術,中華煤氣亦抓緊機遇以三東一中(廣東、華東、山東、華中)為目標,有序地推動天然氣置換,淘汰當年廣泛使用的不安全而又造成污染的煤製氣,助正在萌芽階段的內地天然氣市場達到國際水平,集陶瓷、文化與藝術於一身的宜興市,在市政府、企業努力減碳排放下,逐步再現蔚藍天空,改善當地空氣質素,獲國家頒發優秀表現獎項。

除了空氣污染的問題,當年能源供應的亂象亦令黃維義矚目驚心。他曾走訪內地不少食肆、住宅了解市場實況,發現當時大部分人對使用燃氣的安全意識非常薄弱,「不少喉管是亂駁一通,有些人從5樓用水喉管將燃氣送去3樓給父母用,也有人隨手拿來膠管做送氣喉管,令爐頭出現異常的火焰顏色,這些土炮式製作,令事故頻頻發生。」

搭上國家新能源發展「快車」

為此,黃維義把中華煤氣在香港累積多年的專業經驗和安全標準制度引進內地,助力國家提升供氣安全,從安裝、維修及檢查各個環節都一絲不茍,並引入符合國際標準的安全規格,除了建立專業團隊走進每家每戶接駁優質及可靠的管道外,也建議客戶定期巡查,工作要滴水不漏,「內地以往不流行定期入戶巡查供氣系統,是我們首次引入每隔18個月內入屋定期安全檢查制度,如今國家也將之納入安全標準,各省市規定每12個月至24個月的年檢。畢竟,氣體意外事故,一宗也嫌多。」

經過30年耕耘,該集團搭上國家新能源發展的「快車」,不斷探索環保能源的應用,其中配合政府的氫能發展計劃,集團積極探索天然氣摻氫氣的應用,例如在山東省濰坊市的天然氣管道摻氫試點項目進展良好,目標實現以 10%的摻氫比例,覆蓋約萬個家居用戶,領先同儕,為實現「3060」雙碳目標出一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