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棠 香港都會大學商學院會計及財務系客席講師、註冊會計師、特許金融分析師
特區政府新發行債券趨勢近年來快速上升。從2018年的196億港元到2023年1,063億港元,其間增長超過400%。這個趨勢是由於幾個因素:首先,特區政府一直在利用債券發行作為推動本地債券市場進一步發展的工具,為投資者提供更多元化投資選擇。第二,全球低利率環境使得借貸成本相對低,令特區政府發行債券時機成熟。最後,增加基建和公共服務支出,加上前幾年香港經濟面臨的困境,導致財政赤字增加,需要發行更多政府債券來資助這些支出。
財政乘數(fiscal multiplier)和消費乘數(consumption multiplier)都是凱恩斯經濟學(Modern Keynesian theory)中重要概念,推斷政府支出或消費變化如何影響整體經濟。在分析特定經濟地區,如香港的經濟政策和狀況時,理解這些乘數是至關重要。
港服務業對GDP貢獻良多
香港是全球最重要金融中心和商業港口之一,擁有低稅收、近乎自由港貿易和成熟國際金融市場等特點的經濟體,其經濟政策常被視為自由資本主義典範,傾向於服務業,使得消費乘數成為經濟分析非常看重之工具。消費乘數衡量消費變化對經濟活動水平影響。計算方式是實際生產總值(GDP)變化除以消費變化。在香港的背景下,由於城市擁有高度發達和多元化經濟以及龐大服務業部門,消費乘數會產生在GDP計算中最大影響(GDP=公眾消費+政府開支+資本投資+淨出入口總額)。消費變化能夠大舉影響整體經濟活動,因為服務業,包括金融、保險、房地產、旅遊、零售以及飲食等,對香港GDP貢獻超過90%。
公眾消費對港經濟影響大
鑑於這些數字,公眾消費變化對香港經濟影響遠大於政府支出變化。如果消費增加1%,這將代表GDP增加0.66%(假設其他所有條件保持不變),而政府支出增加1%則只會導致GDP增加0.1%。
另一方面,雖然財政政策可刺激經濟,但在香港,其影響會較為間接且較慢。基礎設施項目可創造就業並刺激需求,但這些效果需要長時間才能顯現。此外,考慮到政府支出在GDP中比例已很低,相比於以消費為主的政策,財政政策刺激經濟空間會較小。
因此,在香港背景下,以消費為主的政策對提振經濟有更大影響。當然,實際影響將取決於多種因素,包括實施政策具體性質,消費者和企業反應,以及整體經濟環境。這種分析強調在應用財政和消費乘數等經濟理論時,理解一個地區獨特的經濟結構和政策的重要性。作為香港的一分子,繼續增加發行債券之前,我們需要考慮這些因素。雖然它們可提供穩定回報和增加政府開支撥備總額,但對整體經濟潛在負面影響可能超過整體利益。考慮到消費在香港經濟中重要角色,我們可能更應該關注刺激消費政策。(節錄)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