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子

9月17日在黎巴嫩多處同時發生傳呼機爆炸,造成嚴重傷亡。原來俗稱「Call機」的傳呼機,竟可用來進行恐怖襲擊!

在市場管理學而言,有用來分析公司產品組合的模式,名為波士頓管理集團模式(Boston Consulting Group Model,簡稱BCG模式),將產品據市場增長速度聯乘市場佔有率,分成高增長及高市佔(超級新星Superstar)、高增長及低市佔(問題兒童Problem Child)、低增長及高市佔(現金牛Cash Cow)及低增長及低市佔(落水狗Dog)4大類。

不同類別的產品,要以不同策略管理。對不少市場而言,傳呼機是已被手提電話淘汰,不值得再投資的「落水狗」類別產品。但其實就算在香港,傳呼機仍有人使用,不過就只有一家供應商提供服務。

文公子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從事前線銷售工作,公司要求同事必須開通一部傳呼機方便聯絡。當時手機並不普及,俗稱「水壺」或「大哥大」的無線電話,售價過萬,根本非一般打工仔可負擔,相信不少香港人當時都曾經歷過一段「Call機歲月」。

當時傳呼機都索價過千,並須繳付月費。記得當年有好幾間服務供應商,不少白領選用「和記」,而較普及的則有「星光」。每個傳呼臺都有特定的電話號碼,當有人想找某人時,要先致電傳呼臺,向接聽人員留下口訊,俗稱「落Call」。然後接聽人員會傳呼用戶。用戶聽到傳呼機響起,就知有人找自己,須打電話往傳呼臺,說出自己的用戶號碼及密碼,方可聽到對方留下的訊息,俗稱「覆機」。初代傳呼機的問題,在於用戶必須打上傳呼臺才能知道訊息,但當年未必容易找到電話,在見客時傳呼機響起亦有違禮貌;如果需留一些頗私人的訊息,在告訴陌生的接聽人員時也會感到尷尬。

後來,傳呼機進化成數字機,可直接知道誰人傳呼,回電號碼或簡單訊息;但每個用戶都要攜帶一張密碼表,不同的數字代表不同姓氏和留言。後來秘書臺出現,每位用戶有專用的傳呼號碼,傳呼人員成為私人秘書,可透過顯示中英文的傳呼機直接傳來訊息,「Call機歲月」亦開始進入新階段,但月費當然亦水漲船高。

手機普及後,香港人依然機不離身,不過就由傳呼機變成手機。由於傳呼機不易被黑客入侵,而且方便群發訊息,因此仍有人使用;想不到竟會成為恐襲工具,想起也曾經歷過的「Call機歲月」,不禁黯然。祝願亡者安息,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