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炳強 香港保安局局長
編者按:即日起,文匯報副刊誠邀香港各界著名人士在此專欄分享他們與家鄉的故事。這些展示了名人真情實感的故事,不僅流露出牽絆他們的鄉情與鄉愁,更折射出他們厚植的家國情懷。讓我們一起細細品讀和感受這種或濃烈或細膩與幽深的熱愛與思念。
我於香港出生,父母皆是東莞人。之前關於故鄉的記憶,是20多年前雙親帶我們兄弟姐妹幾人回東莞探親。當時,我們在東莞石龍鎮與久未見面的親戚團聚,因此,我一直以為我的故鄉就是東莞石龍鎮。
家母去年初離世,於是勾起父親對家鄉的思念,很想回鄉走走看看。其後家中有喜事,聚散各地的親戚在香港歡聚一堂,好不熱鬧。見到久違的親人,閒話家常,歡聲笑語中,父親對故鄉的思念愈發強烈。奈何父親年邁且行動不便,歸鄉之路似乎遙不可及。為了一圓父親的心願,我們兄弟姐妹幾人決定回鄉尋根,替他看看故鄉的現貌和發展,體驗那份鄉土情懷。
既然要尋根,當然要探尋父親兒時在東莞生活的足跡。但父親對兒時具體居住地已記憶模糊,幸得東莞友人的熱心相助,終於找到父親的居住地——原來是橫瀝鎮月塘村。那時,我才知道原來我真正的祖籍是東莞橫瀝。後來,友人更替我們找到父親的祖屋、鄧氏祠堂和載有父親名字的族譜,於是我們眾兄弟姐妹便正式展開尋根之旅。
去到月塘村,見到村內現時已無人居住,村民已遷往別處以配合政府對月塘村一帶的發展,但這並不減低我追尋父親舊日足跡的熱情。在父親舊居,我想像父親小時候在該處生活的種種,彷彿穿越了時空隧道。雖然我未曾在月塘村生活過,但村內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卻給我一種熟悉又親切的感覺,我彷彿能感受到父親無憂無慮的童年,以及與親人間緊密相連的情感,十分感動,因為這裏,就是我的根。
在尋根之旅中,我們還找到了母親的祖居——東莞市石排鎮田邊村。在那裏,我們見到了久違的表親,大家雖然好久沒見面,卻絲毫未顯半點生疏。我想,這就是血脈相連的親情吧,是它將我們緊緊連在一起,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國家發展一日千里,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不單在大城市中展現,在國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之下,鄉村城鎮的面貌亦煥然一新。現今的田邊村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昔日簡陋的村落變為今日別墅林立的住宿區,這不僅是鄉村發展的見證,更是國家日新月異發展的縮影。
回到香港後,我將此行尋根旅程的相片拿給父親看。當他看到熟悉的故居和親人時,彷彿自己也回到了家鄉,激動之情溢於言表,更忍不住流下感動的淚水,遺憾的是母親已離開我們,不能與父親一起見證家鄉的變化了。父親一向硬朗,我很少見到他在人前流淚,但那一刻的淚水,讓我深深感受到他對家鄉的思念是多麼的強烈。同時,我也為自己能替他償還心願而感到無比欣慰。
這次尋根之旅,令我深受感動的是人與人之間那份血濃於水的親情,無論時代怎樣改變,家鄉的親情就像愛國之心一樣,始終如一。
去年,我因公務多次走訪東莞,親眼見證了東莞的快速發展。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城市之一,東莞的發展潛力巨大,製造業優勢尤其明顯。東莞和香港關係一向密切,現在有超過8,000家港資企業在東莞運營。在未來的日子,香港和東莞之間的合作與交流肯定會更緊密和頻繁。而我,作為東莞人,亦希望能夠為家鄉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我相信,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港莞的合作中,兩地在優勢互補和緊密合作下,必定都會變得更加美好、更加繁榮,人民生活更加有獲得感和幸福感!(本欄目逢周一出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