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香港影人與泰國藝人在「香港電影巡禮」上交流。
◆邱禮濤稱能感受到泰國觀眾對港產片的喜歡。
◆香港電影人到訪朱拉隆功大學,與傳播藝術系的學生對談。
◆《九龍城寨之圍城》演員黃德斌及喬靖夫在泰國宣傳。

香港文匯報訊 由亞洲電影大獎學院主辦,文創產業發展處、電影發展基金及香港駐曼谷經濟貿易辦事處資助,曼谷首家藝術及另類電影院HOUSE Samyan協辦的巡迴放映活動「香港電影巡禮2024」泰國曼谷站及「香港電影·都市活力」展覽日前舉行。「香港電影巡禮」自2021年起,透過於亞洲向各個地區巡迴放映香港電影,觀眾展現香港電影的魅力及創意,並致力提供平臺讓香港電影人與亞洲地區電影業界交流及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

是次曼谷站活動共有9部香港電影放映,開幕電影為鄭保瑞作品《九龍城寨之圍城》及邱禮濤作品《海關戰線》,其他電影包括張家輝作品《贖夢》、何妙祺作品《我談的那場戀愛》、卓亦謙作品《年少日記》、簡君晉作品《白日之下》、區焯文作品《說笑之人》、謝家祺作品《七月返歸》及關錦鵬經典作品《阮玲玉》(4K修復版);而重現5部近年香港電影作品中讓人印象深刻的場景,展現香港城市景致和生活文化多樣性的「香港電影·都市活力」展覽亦舉行。展覽內容包括介紹昔日城寨社區的《九龍城寨之圍城》復刻樓房;《海關戰線》中,貨櫃輪船航行於維港兩岸高樓間的景色;以銀行金庫及紙鈔的互動裝置,展現《金手指》中一個充滿機遇的香港;《年少日記》內放滿書籍的傳統香港學校課室;以及《但願人長久》中的傳統港式點心茶樓場景,讓參觀者感受香港地道的「飲茶」文化,還有另外三個香港特色場景「港式茶餐廳」、「霓虹燈招牌」及「戲棚」,都能呈現香港獨有的城市風景以及日常生活文化。

泰國是多部港片後製重鎮

「香港電影巡禮2024」泰國曼谷站除放映及展覽外,香港出席嘉賓包括《九龍城寨之圍城》演員黃德斌及喬靖夫、《海關戰線》導演邱禮濤、《年少日記》導演卓亦謙及《我談的那場戀愛》監製陳慶嘉及導演何妙祺亦到訪泰國朱拉隆功大學,與傳播藝術系的學生對談,以及探訪後期製作公司「White Light Post」。參觀White Light Post讓各位香港電影人大有他鄉遇故知之感,因為泰國一直是很多香港電影進行後期製作的重鎮,而電影絕對是兩地製作人的共同語言。White Light Post還播出他們為多部電影調色的預告,包括由王家衛監製的電影《一杯上路》。

談及香港電影在泰國市場概況及未來的可能性,導演邱禮濤表示,在今次「香港電影巡禮」活動中,能感受到泰國觀眾對港產片的喜歡,但不敢說這些觀眾在數字上有多少:「泰國的『60後至80後』觀眾,他們看很多香港電影的,曾經星、馬、泰是港產片一個很重要的市場,泰國的片商常常來香港買片,我初入行做導演時也常常和他們接觸,只可惜金融風暴後少了片商買入港產片,由當年起到現在,只有寥寥可數的香港電影在泰國發行。」今次「香港電影巡禮」讓泰國觀眾有機會可以在戲院看到香港電影,他很珍惜這個機會,亦希望為這活動出一分力。

陳慶嘉認為題材該顧及年輕人

快將於香港上映的《我談的那場戀愛》,監製陳慶嘉及導演何妙祺於百忙中抽空到曼谷出席活動,放映後陳慶嘉表示觀眾的反應比他想像中好,因為之前有擔心過語言不通,泰國觀眾要靠閱讀字幕去理解電影時,不知會否影響對電影的投入程度。他分享過去的創作經歷時說:「今年到過不同的影展,特別是在泰國,發現這裏的觀眾對電影中的喜劇、幽默或感動情節,大家的反應都差不多,讓我們相信浪漫和幽默是可以共通的。其實人性本來就是共通,如果能掌握得準確一點,一部電影其實可以走得很遠。」要電影能行銷到其他國家,陳慶嘉認為題材上要顧及年輕觀眾:「電影的題材要回應這個時代的觀眾的想法,要能呼應他們的擔心和想像。網絡令全球很多地方的價值觀都變得接近,例如都市人的寂寞,在網絡年代人愈來愈寂寞,因為常常對著手機。」

另一部去年在香港叫好叫座的電影《年少日記》,導演卓亦謙在放映後和泰國觀眾分享,《年少日記》是他在香港成長的過程中,很多感受的總和,包括體罰很普遍,在很小的時候就能體驗到學業的壓力、比較的文化、人們不願意討論精神疾病,卓亦謙說:「電影情節是虛構的,但當中的情感是真實的。」電影中真摯的情感在曼谷意外收穫眾多觀眾的共鳴,放映當日全院滿座,很多觀眾都受這部電影觸動而落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