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似心

上周大家仍追趕著欣賞巴黎奧運賽事,沉浸在港隊奪得二金二銅的賽果中,重劍金牌得主江旻憓已宣布新的事業開始;何詩蓓凱旋歸來時表示將來希望在心理學上發展。實在讚賞新一代運動員在人生規劃上的高瞻遠矚,為自己開拓不同的前路和選擇機會。

回望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窮困人家為了讓子女有一門專長可在未來日子養活自己,有些人會送年幼子女去拜師學戲、學武、學手藝,長期跟隨師傅,和師兄師姐們一起長大,嚴守師門規矩,有人甚至錯失了姻緣。在未有強迫和免費教育的年代,不少人錯過了學習其他知識和接觸更廣闊世界的機會,以至終身僅得一門專長。雖然當中大部分人都能靠這專長餬口,少數人更因而名成利就,但一生一專長的路走來分外困難,他們別無其他出路,也無更多的知識發展,失意者只能換來嗟嘆。

社會進步,令人們的價值觀改變,也有無數的學習機會和選擇,縱使家庭經濟不佳的新一代,仍有不少發展個人興趣的機會,貧富者成功與否同樣端視個人是否願意付出足夠的毅力和犧牲。

上一代的經驗換來下一代的反思,比如運動員,之前一頭栽進運動生涯的成功運動員,在過了體能的最佳期,大多充當教練。惟學習者眾,教練需求少,又是另一場競爭,況且年紀還輕也需養家,如何面對後續人生,是年輕全職運動員的重要課題。

新一代接受教育機會多,有人會選擇一邊接受正規教育,一邊進行特殊訓練,在運動場上獲得輝煌成就後,有能力急流勇退轉換跑道,開展另一人生體驗。當然他們需要付出較全職運動員和其他人更多時間和努力,更犧牲了休息時間和年輕人可以享受的逸樂自在。但心理質素強的、家人支持足夠的、有資質的都能做到。

這些優秀的新一代運動員教曉我們,人生要多線發展,年輕時不怕吃苦,日後才能自主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