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劍后」江旻憓勇奪巴黎奧運港隊首面金牌後,「劍神」張家朗昨日在男子個人花劍項目成功衛冕,成為香港首名取得兩面奧運金牌的運動員。賽後張家朗表示:「我們可以證明,我們在很小地方都可以做到很多不同東西,只要相信自己,不要覺得因為地方小而放棄或者不堅持。」今屆奧運會,港隊健兒以永不言敗、敢拚善勝的香港精神,創出港隊參加奧運史上最佳成績,揚威國際,成為香港打造獨特優勢、建成獨樹一幟國際都會的最佳寫照。只要堅持自信自強、一往無前,識變應變求變,香港獨特優勢必然持續強化,彈丸之地也能不斷出奇跡、創輝煌,實現由治及興的宏大目標。

張家朗衛冕之路絕不輕鬆,真正是「過五關斬六將」,冷靜打好每一劍。尤其是決賽中,張家朗一度落後12比14,只差一劍就輸,但他一劍又一劍追上來,上演逆轉好戲,絕地反擊,成功奪冠。同樣摘金的江旻憓,在決賽中面對逆境堅持到底,最終反敗為勝。其他參加本屆奧運的港隊好手,包括游泳代表何詩蓓、乒乓球混雙黃鎮廷、杜凱琹組合等,他們雖然未能摘金,但在強手如林的競技場上,不妄自菲薄,反而自信十足,一分一分咬住不放,全力以赴,永不放棄,拚出令世人嘆服的香港精神。香港這個只有七百多萬人口的城市,可以培養出不少在奧運賽場與群雄一爭高下的好手,足以讓全球觀眾對香港刮目相看,原來香港不僅只是國際金融中心,體育發展水平也不容小覷。

事實上,香港由名不見經傳的小漁港經過百年多奮鬥,華麗轉身為聞名遐邇的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正是一代又一代香港人自強不息、把握機遇,抓住幾次全球產業鏈轉移的機會,敢當國家改革開放的弄潮兒,充分發揮香港溝通中外、資源匯聚的優勢,同時腳踏實地、肯捱肯拚,確立了香港能人所不能的獨特地位。香港至今仍是「一國兩制」下國家最開放、最國際化的城市,仍是全球最自由、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在國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時代,在擴大對外交流合作、實現互利共贏的新階段,香港仍能扮演難以替代的「超級聯繫人」「超級增值人」角色。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提出,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澳門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健全香港、澳門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更好發揮作用機制。有關論述凸顯了香港在國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中央對香港施展所長、貢獻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委以重任、寄予厚望,亦充分證明香港「小地方能創大奇跡」。

當然,也要看到香港面對的競爭極為激烈,程度較之奧運競賽有過之而無不及。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傳統優勢不是一成不變的,金字招牌也不是一勞永逸的。」面對競爭和挑戰,香港要相信自己、相信國家,運用好「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鞏固提升傳統產業優勢,推進香港經濟高質量發展,根據香港本地產業基礎和科研條件等,推動新產業、新模式,向世界證明香港仍是全球營商環境最好的地方,是幹事創業、成就夢想的最好地方,香港明天必定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