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森
電視新聞的「專題節目」談粵語流行曲,受訪大學教授顯然未得要領,提到什麼「本土意識」和「鴛鴦蝴蝶派」都有失焦之嫌。上網一查,原來這教授比潘老頭還少了好幾歲,剛好少了這幾年聽曲的親身經歷了。
1974年無綫電視劇集《啼笑因緣》的主題曲推高粵語流行曲的熱潮,劇集改編自「鴛鴦蝴蝶派」代表人物張恨水(1895年-1967年)的同名小說,由陳振華(1940年-2018年)飾演范家樹、李司祺(1950年-)一人分飾沈鳳喜和何麗娜。主題曲由顧嘉煇(1931年-2023年)作曲、葉紹德(1930年-2009年)填詞、仙杜拉(本名梁玉姬,1943年-)主唱。
顧嘉煇特意挑選仙杜拉主唱實有深意,她是以演唱英文歌為主、不甚懂中文的混血兒歌星,其西化形象或可減低年輕聽眾對粵語歌抱有的「老套」印象。那個年代國語流行曲的地位確實遠高於粵語流行曲!在《啼笑因緣》以前,兩家電視臺粵語劇集的主題曲都是唱國語的!
葉紹德(德叔)何許人也?德叔是著名粵劇劇作家。自上世紀五十年代粵語流行曲在香港成了氣候,第一代的填詞人都有粵劇背景。這期的粵語流行曲絕大部分都有粵曲小調的韻味。據說此劇的編導(當時沒有監製的銜頭,實際等同後來的監製)王天林(1928年-2010年)要求德叔一改再改歌詞,盡量減去「文縐縐」的味道。於是就有了這歌最為口語化的第一句「為怕哥你變咗心……」
電視節目訪問那位長期研究粵語流行曲的教授可能受時間緊迫影響,沒有指出那個年頭粵語流行曲的最大特色,就是向粵劇粵曲汲取養分,歌詞押韻都是用粵曲的辦法。
《啼笑因緣》的歌詞是:
為怕哥你變咗心/情人淚滿襟/愛因早種偏葬恨海裏/離合一切亦有緣分/願與哥你倆相親/情人共印心/最驚恩愛一旦受波折/難望偕老恩消愛泯/藕絲已斷/玉鏡有裂痕/恩愛頓成怨恨/生則相聚/死也化蝶/幾許所願稱心/莫嘆失意百感生/難求遂寸心/赤絲千里早已繫足裏/緣分天賜不必怨憤。
音樂用AABA的四段式,一二四段旋律重複。
押韻用民親韻、能登韻和琴心韻通押。當中心、襟屬琴心韻,分、親、泯、痕、恨、憤屬民親韻,沒有用能登韻的字。 「淺談粵語流行曲」之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