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子

疫情期間,餐飲與零售業大受打擊,且出現倒閉潮。其間卻有一個行業乘時而興,逆市擴張,疫情過後依然生意暢旺,甚至進駐中上環商業中心區,說的是被老外顧客戲稱為「This This Rice」的「兩餸飯」。

相信大部分香港人都與文公子一樣,對兩餸飯絕不陌生。因為無論是學生飯堂到一般的快餐店,都早已採用類似形式供應快餐。傳統快餐會提供四五款菜式,顧客可選其中一二,有機會天天不同,但共通點是早已煮好;只要落單,就可即時將菜餚「??」起,放到一碟白飯上,配上一個通常有味精而貌似洗地水的例湯;不少人更會多添一杯咖啡或茶,加兩元可轉凍飲。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文公子經常往返內地珠三角地區,當時不少餐飲店,都標榜供應港式快餐,也是同樣形式,可說是不少人的集體回憶。

疫情期間,堂食被禁,大家只好光顧外賣。其時兩餸飯方興未艾,有不少傳媒力捧一些提供較名貴食材的所謂優質兩餸飯品牌。

文公子也曾慕名而去。然而,總結經驗,卻是不愉快的多;不少被傳媒吹捧的名店,試完覺得中伏者比比皆是。所謂「不惜工本」的優質食材,通常離不開海鮮,但所奉客者往往只屬海鮮檔的下等食材──蝦肉霉、蜆多沙、蠔是仔、魚過熟,椒鹽瀨尿蝦與炒蟹通常體細而肉少,索價卻性價比頗低。至於一般的兩餸飯,售價相宜,所選食材就難免因貨就價;而且在烹調上通常不離「大鑊飯」形式,要講究廚藝完全是天方夜譚。煮食時通常須加入大量味精,萬一調味不勻,菜餚往往部分過重部分無味,即便歸類為劣食也不為過。而菜餚自午到晚,存放時通常無遮無蓋,更令人擔心食安風險。

兩餸飯會否被淘汰?相信不會,因為應有不少下班晚而未及煮食的家庭光顧,但相信會汰弱留強。兩餸飯對酒樓的真正衝擊,是促使消費者覺醒,原來上酒樓時每位顧客要加收的茶芥小食加一費用頗高,未點菜人均已須付出數十元,足以買一個兩餸飯,因而大為影響了入座率。北上消費基本上亦不加收該等雜項,卻在服務與出品上都有高水準,加上長者可享交通優惠,使北上成本大為降低,試問香港酒樓又如何競爭?因此,文公子建議酒樓經營者,除繼續支持政府的夜繽紛推廣外,也不妨考慮取消芥位與小食收費,只收茶位與加一,令性價比變得合理,以重燃晚飯的入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