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舊時對我並無吸引力,自從廿多年前途經稍停,為清晨拍攝僧侶化緣,走入街坊味濃唐人街,自此心動愛上了。作者供圖

鄧達智

今時今日世上還有過去我們認知的唐人街嗎?

過去對唐人街的認識,一般留在美國紐約、三藩市及英國倫敦。

新加坡牛車水在那些年十分有特色,事實上以華人為核心,整個新加坡都是唐人街;只能說牛車水一圈在英國人統治年代,為唐人營生的一個小範圍。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後,新加坡高度發展,牛車水成為遊客觀光主題公園,曾經的老居民老的老,去的去,往日的足跡漸稀。食物方面,一代傳一代的南洋風味已經被新一代來自中國內地的經營者改變,麻辣食物及火鍋漸次成為主調,老唐人街的氣質與外形也已薄弱!

北美洲的唐人街一直都是大都會背後勢單力薄的標本,曾經令人玩得舒服、吃得開心的三藩市唐人街,在近年藥物影響下看到不少癮君子在浪蕩,法律「零元購」之下,不少店舖被迫關門,或在夜幕低垂之前停止營業,讓過去興旺的唐人街在入夜成為鬼域。

十多歲去安省Kingston上課,乘「灰狗」長途巴士的車站,就在當年唐人街的中心Dundas Street(登打士街),那些年這裏不算興旺,但店舖齊全,雖然味道跟香港有分別,一碟乾炒牛河或者肉絲炒麵,可慰鄉愁。從仿傚香港酒樓,侍應推著點心車讓顧客挑選的方式開始,七十年代末多倫多的唐人街漸漸變得愈來愈香港化也愈來愈興旺,直至八十年代中期之後,不少華人搬出市中心,轉移到大多巿的東邊及北面居住及發展,巿中心舊唐人街已漸被越南人進佔。

馬來西亞幾個重點城市,本來以華人為主,跟東海岸以馬來人生活為主的區域大不相同;八十年代初來觀光,不論吉隆坡、檳城、怡保、馬六甲等等經濟重鎮,滿眼都以華人為主,整體都是唐人街面貌,然而近年華人出生率愈來愈低,移居他國者又愈來愈多,不少華人區域已被馬來人及印度人進佔;雖然檳城及馬六甲依然保留著豐盛的舊時氣質,難保在不久的將來也會被印度教及回教的氣氛取代。

過去對泰國認識不多,聲色犬馬事業興旺,筆者對曼谷的印象不佳,不少朋友湧去曼谷度假,在下寧選河內、檳城、清邁……直至某年,從歐洲返港途經曼谷,稍停3天;那天清晨提著相機走向離酒店估計45分鐘路程的宏偉佛塔群,想為晨早沿街化緣的僧侶拍攝一些照片,發現那區域正好是陌生的唐人街,非常平靜安寧的民生,吸引著我走向大街小巷,坐下飲杯咖啡加一份炭燒多士,吃一碗豬雜湯粿條,看著老街坊讀華文報紙,用他們家鄉潮州話對談,溫馨油然而生,也定立了我對曼谷唐人街的戀慕。自此認識到雖然將中國姓氏改為泰文,曼谷的華人及擁有華裔血統的市民數量極多,某程度上是另一個新加坡及吉隆坡模式,另一個超級唐人街。年前發現更老的唐人街所在地Talad Noi,對其喜愛的程度,幾乎媲美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