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鵬飛
在廣州居住多年,過的橋比走的路多,並不是一句文學上的誇張。珠江三角洲河道密集水網發達,倘若沒有橋,簡直不可想像。其實,直至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廣州的跨江大橋仍然寥寥可數。有一句街坊口口相傳的話,寧要河北一張床,不要河南一套房。河北是指珠江北岸的越秀、荔灣,河南則是指珠江南岸的海珠區。因為缺少便捷的跨江大橋,河北的越秀、荔灣已是繁盛的商埠,一河之隔的河南,還是稻花飄香桑基魚塘遍地的水鄉。老一輩人還記得,1978年廣交會,霍英東和何賢兩位祖籍廣州番禺的鄉賢,從廣州市區回番禺尋根問祖,途經洛溪、大石兩個渡口,十七八公里的路,坐汽車足足花了4個鐘。切身之困,推己及人,兩位鄉賢鼎力襄助,1988年,番禺和海珠之間架起了一座雄偉的洛溪大橋。
此橋剛一落成,便雄踞同類橋樑亞洲之冠,也由此開啟了番禺融入廣州、經濟實力原地起飛的壯闊歷程。有一陣子,天天上班下班都要穿過洛溪大橋,途經橋上,常常念及前人架橋修路造福鄉梓的慷慨與遠見。中國人的文化裏,修橋鋪路,渡人於山川澗水,功德無量??椿艄喂吧磲岬睦n纍盛譽,遂知此言不虛。
洛溪大橋改寫了番禺的經濟面貌,粵港澳大灣區眾多大橋的先後落成,則穿珠成鏈堪稱璀璨了整個南中國。
1997年香港回歸前夕,橫跨珠江口東西兩岸的第一座大橋虎門大橋正式開通,車流量長期超負荷運行,廣深塞車全球缺貨的盛況背後,是中國製造走向世界支撐世界的最佳縮影。
2007年7月1日,深圳灣大橋建成通車。這座位於伶仃洋深圳灣之上的大橋,一頭扎在深圳南山,一頭連接香港元朗,深港過境車輛「東進東出、西進西出」格局真正成為現實,兩座城市經濟融合發展的步伐全面提速。
2008年,珠江南北幹流、獅子洋以西水域之上的黃埔大橋通車,不僅讓廣州的城市格局至此拉滿,也讓京珠高速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全線貫通。
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跨海大橋,圖紙未定,我就開始追蹤報道它的點滴進展。猶記得2009年3月的總理中外記者會上,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一錘定音宣告大橋年內動工,坐在記者席上的我,忍不住興奮地站了起來。當年底,時任國務院常務副總理的李克強,在珠海出現並見證了港珠澳大橋的正式開工。之後,我兩度專訪了大橋總設計師孟凡超。一次是在大橋開建之前,一次是在大橋通車前夕。孟先生是我們國家自己培養的橋樑設計頂尖人才,他謙遜地告訴我,是他幸運趕上了一個高速發展的好時代。
2019年4月2日,南沙大橋通車,珠江東西兩岸交通壓力大為緩解;2020年12月15日,洪鶴大橋全線貫通;2024年6月30日,深中通道開通,珠江口倒「V」字形的黃金內灣,看似飄逸的一橫,實則是打通了珠江東西兩岸的任督二脈。廣東省交通集團的監測數據顯示,深中通道開通72小時,車流數達30.5萬車次,日均逾10萬車次。開通即創造歷史的驚人數據,大幅超過了長三角地區跨海大橋——杭州灣大橋的日均車流量。
長期以來,珠江口兩岸「東強西弱」。東岸的深圳、東莞、惠州,遙遙領先西岸的中山、珠海、江門。一座橋改變一座城,東岸的產業外溢和西岸的縱深承接,瞬時提速。這也讓我們有理由相信,灣區江河海上日漸織密的橋,正在通向每一個灣區人對未來無限的想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