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底,首個包括了中國內地、香港、新加坡、澳洲及美國科學家的大流行病研究聯盟成立,通過研究合作提升各地新發傳染病的監測能力,藉此更有效應對未來可預期的疫情爆發。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指出,相信一旦再有傳染病大流行發生,聯盟會是非常重要的角色,更好地應對疫情。
在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下稱公民科)主題3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的四個課題當中,其中一個是公共衞生與人類健康,在這個課題裏的學習重點便包括了國家和香港對全球公共衞生(特別是在傳染病防控方面)的貢獻,補充說明當中包含香港對全球公共衞生的貢獻,也提及「新發傳染?。ɡ?SARS)的病原體識別技術、監測與診斷」。
多年來,香港在生物醫學、傳染病學等醫學領域的研究世界知名,取得的成果對維護全球公共衞生的貢獻甚大。那麼從公民科的學習當中,又可以如何了解香港對全球公共衞生的貢獻呢?
若以新發傳染病的研究及防治做例證,並以新發傳染病的病原體識別技術、監測與診斷引證,老師們可從科技層面及對外合作層面來探討。近年,香港在病原體識別技術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例如,香港的科研團隊多次在全球首次識別出新型病原體,為及時防控傳染病提供了關鍵信息,他們能夠快速、準確地鑑定出病原體的種類和特性。
此外,來自港大的團隊成功開發新化學工具photo-ANA,可以實時破解細菌控制致病蛋白質的過程,研究成果能通過對致病機制的解構,幫助人類開發更加有效的新型藥物及療法。這些醫學研究上的科技突破,為全球公共衞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持。
另一方面,近年香港在傳染病診斷技術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例如香港理工大學於2020年研發了全自動快速多重診斷系統,該系統由全自動快速檢測儀和多重微流檢測元件組成,可在一小時內自動檢測出超過四十種病原體,包括新冠病毒等。這種高效和準確的診斷技術為全球公共衞生事業提供了有力支持。
監測數據共享 控制疾病傳播
此外,香港積極參與國際病原體監測網絡,與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研究機構保持緊密合作,共同應對新發傳染病的威脅?,F時,香港已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傳染病監測系統,包括傳染病資訊系統, 旨在通過應用資訊科學和資訊科技,增強本港監測及控制傳染病的能力,同時能夠實時追蹤和分析疾病數據。
相關系統不僅覆蓋了香港本地,還與周邊地區和國家實現了數據共享。通過監測數據的分析,香港能夠及時發現傳染病的流行趨勢,為政府決策提供依據有助政府作出對策,適時控制疾病的傳播。
總括而言,在維護全球公共衞生方面,香港這個國際化城市多年來發揮著重要作用。香港對全球公共衞生的貢獻,特別是在新發傳染病的病原體識別技術、監測與診斷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同時,通過與國際社會的緊密合作,香港不僅提高了自身的公共衞生水平,還為全球公共衞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公民科老師在授課期間,可通過近年香港在醫學科研取得的成就,說明香港提高公共衞生水平和對全球公共衞生所作出的貢獻,例證既容易明白,也使得同學們了解國際間合作機制的重要性和香港醫學科研的國際地位。
◆ 羅公明(資深文化工作者,從事新聞及教育工作多年,曾主理公民科和通識科相關網站及參與教科書出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