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對外漢語教師真的需要有想像力。教外國人學漢語,常常會遇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讓老師目瞪口呆,等你明白過來以後哭笑不得,更甚者是他們有一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能力。這是語言教學中常有的事,也算是語言教學艱苦勞動中的一種樂趣。
「媳婦」這個詞對於外國學生而言,在稱謂裏是難點,但卻很有趣。
「媳婦」是多義詞 不同語境意思有別
首先,「媳婦」本意有三種意思,放在不同的語境裏就很容易區分:
1.指兒媳。父母稱兒子的妻子為「媳婦」,實為古代的「息婦」;
2.指妻子。在中國大陸北方,丈夫稱妻子為「媳婦」、「媳婦兒」;
3.指已婚女性。如俗話「大姑娘小媳婦」,泛稱已屆適婚年齡的年輕女子及已婚的年輕女子;
4.晉語方言中的媳婦子,指兒媳。
其次,與對方母語意思相似,發音卻差別極大。有一次,我們講到「媳婦兒」,一個韓國學生聽到以後,先是一驚,後就捂嘴大笑起來,在場的其他人都面面相覷不知所以。後來她跟我們解釋說,「媳婦兒」這個讀法的諧音和韓語裏的「??? asibal」非常相似,所以她以為我在罵人,我聽後也是哭笑不得。
語言中最難把握的是詞彙的意義,因為不同的語言在詞彙上往往很難完全一一對應。一位巴西學生上課時給大家解釋為什麼自己很瘦。她說:「我出生的時候我媽媽沒有牛奶,我是吃母牛的牛奶長大的。」《英漢詞典》裏對milk的解釋是:乳;牛奶。這位巴西同學不認得「乳」,只認得「牛奶」,於是「媽媽的乳汁」也就成了牛奶。
還有一次,在介紹食物的課堂上,一位印度的學生問我「sushi」的漢語解釋,我解釋為壽司。他又問,「壽」和「司」分別是什麼意思,接著繼續追問為什麼是這兩個字呢?來源是什麼?我又解釋說,類似的屬於音譯詞,比如「巴士」「的士」「比薩」都是同一個習慣。不過,等下次上課時,他卻有點氣餒地告訴我,他說「壽司」別人聽不懂,反而把一盒雞給了他。究其原因,原來是他把壽司(shòu sī)說成了手撕(shǒu sī),所以對方誤以為是「手撕雞」。
還有一個留學生問了我一個奇怪的問題:「為什麼大街上到處都寫著『中國人民很行(hěn xíng)』『中國農業很行』,還有的地方乾脆說『中國很行』?」什麼地方這樣寫了?我怎麼沒看見?想了一會兒,原來說的是銀行(yín háng)!
您看,當老師沒有想像力和耐心怎麼行!
◆ 劉利云老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