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中有多少篇稱得上是歷史小說? 作者供圖

黃仲鳴

書架上有部《中國現代作家歷史小說選》(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4年)。那是一部舊書了,多年前翻過,便有個疑問:這就是所謂「歷史小說」?翻開目錄,只看首兩篇:魯迅的〈補天〉〈鑄劍〉。這是選自魯迅的《故事新編》,魯迅先生可沒叫過什麼是「歷史小說」;而且內容十分奇幻,與「歷史」沾不上邊。看〈前言〉,指「本書選錄的『歷史小說』,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後的一種新的文學體裁。它包括根據歷史事實敷衍的小說。」但,〈補天〉〈鑄劍〉所根據的「歷史事實」有多少?

在〈補天〉之前有解說:「〈補天〉原題〈不周山〉,是作者根據《女媧煉石補天》的神話,於1922年11月動手試作的第一篇歷史小說。」而〈鑄劍〉呢,「取材於《列異傳》等書」,既是源於「列傳」,〈鑄劍〉果然「異」;而女媧之「神話」,是「真實歷史」嗎?魯迅視之為「故事」,再而「新編」,那是十分貼切的,將之稱為「歷史小說」,實有點那個。可笑是茅盾在1930年中便指出:「用歷史事實為題材的文學作品,自五四以來,已有了新的發展。魯迅先生是這一方面的偉大的開拓者和成功者。」

〈前言〉說:「二十年代初至四十年代末的三十年間,廣大革命的、進步的、正直的、愛國的作家們都是魯迅的追隨者或同道者。郭沫若、茅盾、鄭振鐸等,都曾創作過歷史小說,藉此表達他們各自對於歷史的理解,對於現實的感觸,對於世態的評判,以及對於人事的褒貶。現實主義始終是這些歷史小說創作方法的主潮。」

是「主潮」那是事實,藉一些事件而「借古諷今」,那也是可解的。但當年,包括作者和讀者都認為是「故事新編」,魯迅是祖師爺。我年輕時,也受啟發而寫了不少,如李白之死、崔護重來等,但始終不敢說是「歷史」,也不敢稱為「歷史小說」,畢竟,內裏捏造的事跡太多了。

傳統歷史小說承自史傳,加上野史筆記演繹而成,這包括民間的講史、說書人的「天花亂墜」;這當然已離「真實歷史」甚遠。

據稱,首部成熟的歷史小說,是元末明初羅貫中的《三國誌通俗演義》。明清時代是歷史小說的繁盛時期,這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重大的歷史事件為中心,展開敘事的演義小說,除上述的《三國誌通俗演義》外,還有《隋唐演義》《東周列國志》等,重點是描述歷史事件,人物刻畫居於次要地位。另一種是以一個或一群英雄人物為中心的英雄傳奇小說。這類小說以《水滸傳》、說岳系列、楊家將系列為代表,強調重要的歷史人物對歷史的影響。換言之,這些歷史小說,可沒將魯迅的〈補天〉〈鑄劍〉等歸之入內。

結論:魯迅等的小說,就叫「故事新編」可也,或據我之稱謂為「借殼小說」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