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任芳頡 郭瀚林 凱雷 兩會報道)今年的中央政府工作報告連續第七年寫入了「粵港澳大灣區」。全國人大代表、澳門工商聯會會長何敬麟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說,大灣區發展為港澳創造了新的歷史機遇,必須推進大灣區融合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香港和澳門也應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香港、澳門具備長期優勢,在國際金融、貿易、航運航空、創新科技、文化旅遊等領域有獨特地位。」不過,何敬麟也強調,港澳特區畢竟屬微型經濟體,面臨著資源匱乏、市場狹小的發展障礙,必須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特區所長」應「國家所需」,才能破解經濟結構單一的深層次問題。他認為,應盡快採取切實改革措施,加快推進大灣區內地九市與兩大特區融合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
何敬麟表示,大灣區在互聯互通方面取得了明顯進展和成效,但也有待進一步提升交通運輸效率。他建議,粵港澳各大機場合作在灣區內各市設置異地共享城市候機樓,提供直達至區內任一機場的海、陸綜合交通運輸、辦理登機手續和行李直掛等一站式便捷服務?!高@樣可以全面提升機場綜合服務保障能力,避免重複設置、資源浪費?!顾f。
針對粵港澳大灣區當前存在三個單獨關稅區,在跨境貿易當中存在名目繁多規定的情況。何敬麟認為,除通過推進降低關稅與開放市場外,還要加快清除大灣區「技術性貿易障礙」,設立大灣區跨部門合作檢討機制,列出需排除和能排除的技術性貿易障礙清單,落實到具體負責部門按既定時程執行。
何敬麟還談到,基於黨和國家做出的興辦經濟特區的重大決策,大灣區各市多年來擔當起了體制改革的「試驗田」和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積攢了大量寶貴經驗。他建議將《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前海方案》)與《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橫琴方案》)實現階段性目標並經總結經驗後,探索把合作區的創新制度複製至全國適用的地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