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記者 張帆、夏微 上海報道)26日下午,「2022范長江行動—認知上海這十年」香港傳媒學子上海行活動,在上海市歐美同學會「上海市留學人員之家」舉行結業儀式。活動由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上海市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主辦,香港特區政府駐滬辦支持,滬港青年會協辦。採訪團榮譽團長、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董事長、副總編輯王凱波在致辭中勉勵同學們,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將個人理想與祖國和人民的需求緊密相連,讓青春閃耀更加奪目的光芒。
入圍採訪團的14名港生都表示,「范長江行動」不僅帶他們認識上海,對每個人的思想也有巨大啟發。未來他們將繼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把個人價值追求融入祖國發展大局。採訪團榮譽團長、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董事長、副總編輯王凱波在香港現場通過視頻參加並致辭。在上海現場,上海市政府港澳辦副主任周亞軍、上海市新聞辦副主任陳怡群、香港特區政府駐滬辦聯絡統籌主任貝力、上海市政協常委、滬港青年會榮譽主席麥德銓、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香港聯會執行副會長姚珩、滬港青年會主席李薇娣為同學們頒發結業證書。
用心用情寫出優秀稿件
王凱波表示,採訪團選擇「認知上海這十年」這一主題,也是范長江活動首次聚焦中國共產黨十八大以來,這樣一座現代化大城市的十年巨變,可謂恰逢其時,意義非凡。透過認知上海,同學們也能切實感受到祖國這十多年來在經濟、社會、科技、文化和民生等領域的偉大成就。
對於同學們在行程中的出色表現,王凱波給予高度肯定。他說,特殊時期,同學們不畏艱難,廢寢忘食、通宵達旦,甚至放棄了自由活動時間,用心、用情寫出了大量優秀的稿件,充分展現了傳媒工作者的專業素養和敬業精神。
王凱波還特別指出,當前,香港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新機遇,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將繼續致力於香港青少年交流工作,尤其要讓大家有更多機會親眼見證、親身感受祖國的進步發展,加深青年學生對中國國情的了解,增強青少年的國家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冀與香港同學分享見聞
採訪團團長、上海市政府港澳辦副主任周亞軍,對「2022范長江行動──認知上海這十年」香港傳媒學子上海行活動的圓滿成功表示祝賀。
周亞軍讚揚了同學們在活動中的出色表現。他表示,五天的上海行,大家白天採訪、晚上寫稿,連續作戰,體驗了媒體人的快節奏、高強度工作。流下了汗水,凝結了友情,留住了記憶。同學們不僅了解了國家發展,上海變化,擴大了視野,增長了見識,也提高了專業技能。
當然,五天的上海行看不完上海這十年。周亞軍希望同學們把在上海的所見所聞帶回去與更多香港同學分享,也希望在內地高校就讀的同學們珍惜學習機會,扎實學習專業知識,不斷提高綜合能力,將來為國家、為香港、為推動「一國兩制」偉大事業作出自己的貢獻。
「港澳委員的今天 你們的明天」
8月26日,同學們走進上海市政協,首次實地了解中國政治協商制度,受到了上海市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主任姚海、專職副主任湯立園等的熱情歡迎。儘管是最後一天的採訪,但大家都沒有絲毫疲憊,並對很多問題做足功課。「政協和議會有什麼區別?」「港人也可以加入政協嗎?」
上海市政協特別邀請了四位港區上海政協委員和大家做分享。通過上海市政協,港人在滬遇到的困難,對上海發展的建議,以及對於兩地交流的新點子、新想法能夠及時反映。
上海市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主任姚海讚揚了同學們的認真勁。他說,為了迎接同學們,力求用青年人的語言和視角來組織這場活動。「我感覺最精彩的還是和同學們的對話。讓我深深體會到什麼叫做活力,什麼叫做青春。」姚海說,滬港在國家層面上都是具有特殊地位和功能的中心城市,用百姓的話來說,兩個城市「可以玩到一起的」,相信未來兩個城市的合作交流前景非常廣闊。
姚海還特別對港澳委員在上海市政協發揮的作用表示高度肯定,他們樹立了一個標桿、榜樣,「他們的今天相信也是你們的明天!」
與上海零距離 港生收穫滿滿
26日,「2022范長江行動──認知上海這十年」活動落下帷幕。在過去的一周時間裏,香港傳媒學子採訪團一行或深入社區、或探訪科研基地、或與海內外創業者交流,或是與政商名流對話……緊湊而豐富的行程,零距離的接觸與感知,無不令參與其中的港生大呼收穫滿滿。
兩年前來滬上高校就讀的呂文祝感慨,直到參與了這次活動,通過參觀中共一大會址、在朵雲軒了解非遺專案木版浮水印、與無數在滬的香港企業家交流等,他才真正見識到上海深厚的底蘊。
而對博士在讀港生陳耀輝來說,過去的幾天時間裏,緊湊的行程安排讓他接觸到了無數的人和事,「他們在講述自己的專業和自己的故事,但無意間也向我們傳授了為人處世的態度與方法。」
「我是第一次來到上海,第一次與上海的香港社團組織、在滬港人們建立聯繫,驚嘆於大都市的魅力的同時,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上海人民的熱情真誠,在滬港人相互扶持的溫暖。」中國人民大學在讀港生黃張敏直言,走進上海市政府港澳辦時興奮的心情,身處香港特區政府駐滬辦時的歸屬感,與記者團其他夥伴相處的輕鬆愉快,都會刻進他們的人生經歷中。
「國產大飛機太震撼了!」
是次活動的每一站都令人印象深刻。可若要選個「最」出來,多數港生直言非參觀商飛試飛中心,近距離接觸國產大飛機莫屬,「實在是太過震撼了!」
「這是唯一一站想拍卻不能拍的。」港生王浩博說,「能夠登上堪稱『文物』的運十飛機!而且還在它的駕駛艙坐了一坐,觸摸那些精密的儀器,聽到多年前,老一輩航空人的故事,很感動,但更多的是震撼與自豪。」去過商飛,進入過ARJ21和C919的生產線,已成為王浩博最想炫耀的事,「估計整個學校沒有第二個人去看過了。」
港生許安琪也直言,從進入商飛伊始,當站在刻有「永不放棄」的雕塑前,仰望身旁的運十飛機時,敬佩油然而生。「正是歷代民航人的努力和堅持,我們國家才擁有了如今『大飛機』專案的順利推進。」
秉承范長江精神 做新時代傳媒人
在此次活動結業儀式上,4位採訪團成員分享了他們此行感受,多位港生表示,參加此次活動受益匪淺,不僅結交了新的朋友,更學習了專業知識,在實踐中發掘新聞採寫的潛力。來自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港生何朗成更直言,「我會秉承范長江精神,爭做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傳媒人。」
何朗成表示,通過5天的學習交流,自己親身體驗了上海的風土文化,也迅速加深了自己對於上海這座城市的初印象。「特別感謝大公文匯傳媒集團的領導和記者老師們,在你們的幫助下,我們最終才能呈現出完美的稿件。」
港生陳耀輝直言,對於此次活動「相見恨晚」。港生呂文祝則表示,此次活動讓自己見識到了上海濃厚的底蘊,「我也有幸體驗到強度很高且規範的新聞寫作訓練,雖然過程很辛苦,但非常有成就感,非常感謝能在這個夏天擁有這樣美好的回憶。」
在此次行程中,眾多港生還與在滬港人以及政商界人士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座談,港生黃張敏表示,「此等思想的碰撞和激盪,對於我們青年人而言非常寶貴,作為大文傳媒的實習記者,我們將我們的所見所聞記錄,這些經歷也將是我們寶貴的回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