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超

下周二(11月3日)就是美國大選投票日,誰能勝出最近成為城中熱門話題,朋友群內乃至與筆者相熟的幾位裝修師傅也設起了飯局。不過,須知3日只是美國全國選民的投票日,僅僅是總統(tǒng)選舉的其中一個環(huán)節(jié),真正決出勝負,其實要等到12月14日,由各州州長按選舉人票制度進行選舉人投票,若無爭議的話,也要等到明年1月初由國會確認,才作得了數。所以設起飯局的諸君,恐怕還有得等。

其實,本屆競選並不算激烈。與往常持續(xù)整年的各式拉票,造勢集會,以及學界就候選人政網的大辯論相比,只能算是小巫見大巫,令人提不起興致。目前看來,真正左右大選的,來自於支持特朗普和反特朗普的兩大陣營之爭,和民主黨候選人拜登的關係不大。惟近日似乎亦已令特朗普變得焦躁緊張起來。此種跨越黨派,陷進民粹乃至不共戴天的暴戾之氣,實在是近代美國選舉之中相當罕見。

美國開國之初的貴族精英,十二位「國父」之一、第二任總統(tǒng)亞當斯曾說:「民主政體不會長久,很快就會荒廢、榨乾、再謀殺掉自己」(democracy never lasts long. It soon wastes, exhausts, and murders itself)。此語有學術和歷史依據,不過那是後話,有機會再談。亞當斯的觀點所代表,美國的選舉制度由始至今,皆擺明車馬蔑視、抗拒普選民主。

在美國的制度設計之中,真正能夠選總統(tǒng)的,是來自各州代表的選舉人。這些代表,大多是各地的政圈精英,屆時將憑個人意願作出投票。各州的全民投票結果,只不過作為他們的參考用途。即便有的州份立法要求選舉人要按全民票結果進行投票,但在美國的政治和司法現實上,真的操作起來,對選舉人並沒有絕對的約束力。

3日進行的全國選民投票看來很熱閙,但真正稱得上「門道」的,似乎在於適逢其時的國會選舉。當天國會眾議院的全部435席,以及參議院約三分之一席次,將同時進行改選。

美國政制中的「三權」,立法歸屬國會,行政歸總統(tǒng),司法歸聯邦法院。共和黨剛在最高法院終身席次的大法官任命上打了個漂亮的大勝仗。白宮歸屬,除了可挾「行政」令諸候外,在國會重大議案爭持不下時,兼任參議院議長副總統(tǒng)手上有一票,可起到關鍵性的作用。真正有資格投票選總統(tǒng)的選舉人,其私人恩怨情仇及其背後財團的利益糾葛,「藤掕瓜,瓜掕藤」,外界難以一窺全豹,國會兩院的權力和席次的重新洗牌,無疑便成了一個重要指標和切入點。

責任編輯: 宋得書